最深層次的 “愛”

(開始之前提提你:你好可能會睇唔明,有咩唔明請留言,我再補充 — Probably 係我寫得最複雜既一篇)

課堂開始的時候,發現是由一位佛教的高僧教授,由於我從小沒有聽過彿教的演說,心中其實一直都抱有一些疑問,但是覺得人生怎樣也要試一下,試一下也無妨。

一開始先用了15分鐘的時間冥想,然後便開始進入正題,這個演講課題是關於

Attachment (概括而言可以解作依賴) and Love (愛)

他首先開始講述兩者的分別和相同之處。

相同的是兩者都會令你經常想起對方、掛念對方、希望你瞭解對方在何地、在做什麼。

不同的是,假若是Attachment的話,你會希望從對方身上取得一些利益。如在剛交往的時候,你便會把這個人想得非常理想,非常完美,繼而你會希望自私地把這個 “完美” 的他擁有,希望讓你的生活變得更開心、更完整。而往往這就是痛苦的根源,因為交往以後你便會發現這個你幻想出來 — 完美的他,跟現實是截然不同 (重點是他其實從來沒有說過自已是完美,這都是你幻想出來的)。

而這個Attachment便會使其感情出現一些狀況,例如他背叛了你,你會產生被出賣的感覺—因為你是從自私的角度出發,覺得他存在於你身邊是為了令你生活更開心,而當他的行為沒有依你所想般行動,你便會感到背叛,繼而生氣、憤怒。

這是因為你希望從他身上得到的,與你想像中的不一樣

相反,假若你是愛一個人的話,真心希望他可以得到開心快樂,你是無私地奉獻出你對他的關懷、對他的愛,並不計回報 (重點!)。如若他希望離開你、背叛你、或想跟另一個在一起 — 你也是會無所謂的,並願她其後開心快樂。

這是因為你是愛 (Love) 她,而不是僅僅自私地希望為了自已的個人開心、欲望把他留在你身邊。

這就是他說的理論層面,是簡單的部份。

但是要真正可以明白,並運用度,便是完全兩個世界,是完全兩回事。

他再建議我們使用冥想的方式,先去回顧自己現在的感情是否Attachment的形式,然後重複回想每一個你對他是Attachment的情況,例如:無故的發脾氣、鬧交、任性、自私的依賴等等,並開始根據 Rabten 的冥想引導,去把這些情況否定,並開始認清真相 — 去 “Aware” (察覺) 自已有這些情況 (冥想很大部份的精粹也是為了讓我們 “Aware” 自已的情緒感覺,並欣然地接受)。

第二部份是利用冥想去讓我們重新了解應該怎樣去愛一個人,去真心地,無私地付出,去明白到這樣的愛,才能使自己開心快樂,並透過 Rabten 的冥想引導,去想像這些真心愛人的情景並“Aware” (察覺) 到真實愛一個人會做的事。

Rabten說,要真正的開心、快樂只有一個辦法,就是學會區分,Attachment ,與 Love 的分別。如果我們一直都活於Attachment的世界中,我們永遠沒有可能可以從感情中得到快樂,因為畢竟不論任何一段感情,也會在雙方分開行的情況完結:無論是愛情,如最後其中一方死亡,也是分開、跟你的父母、子女,最後也是在分開的過程中完結。

分開,完結 — 是任何一段感情都必經的階段。假若我們一直以來也只是學懂 Attachment,無論於任何一段感情結束時,也必定會受到傷害。

因此的享受每段感情、得到真正快樂,只可以是學會 Love。

以上文章是為下篇,若有興趣,可按以下網頁了解更多:
http://felixwky com/challenge-iii-day-1/

Felix Wong 王嘉裕
Written by Felix Wong 王嘉裕
90後創業家、作家、文匯報專欄作家、英國 Warwick 法律系學士、香港大學犯罪學碩士 、RED EARTH 集團創辦人,公司旗下超過 20 個成功項目。